截止到昨晚上为止,终于把蓝白红看完了。
    和《十戒》一样,三色的音乐同样单调,每部影片中也都安排了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出现。
    音响,作为电影听觉语言中最重要的元素,被据说不是很懂音乐的基耶斯洛夫斯基处理的很好。电影的音乐虽单调,但运用的非常巧妙,每一次出现都恰到好处,每当那段低沉阴郁的调子响起的时候,影片便会进入叙事的另一个章节。同时导演对街头杂音的合理捕捉,也能让人摆脱浮躁,从而更好地进入电影的叙事世界。
    不同于《十戒》,三色中安排的“同一个人”,是一个被看的角色。《十戒》要表现的是人对世界的不可预知,许是带有一些“宿命”的色彩,因此,《十戒》中出现的同一个人(有人称其为“上帝之眼”)是一名青年男子,年轻,有力量,他以审视的眼光——有时甚至有些居高临下,观看每一个故事的主人公。
    而《三色》中出现的却是一个年老的妇人,她步履瞒姗,竭尽全力要把一个瓶子投入垃圾桶中,对于片中的每一个人,甚至是那个垃圾桶来说,她都是个弱者。《三色》中之所以让这样一个无助的形象出现,我认为,是因为不同于《十戒》,《三色》所要表现的是人的力量是可以摆脱困境战胜困难的。